close

天崩地裂之後—─33位智利礦工的現代奇蹟  

有史以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救援大作戰!

 

33位礦工,在攝氏32度、濕度95%

比台北101大樓還深的地下700公尺礦底

生活69天!!!

 

身處災難中,他們並沒有為一罐鮪魚而你爭我奪,沒有用暴力

反而制訂民主制度,每日進行辯論,最後投票表決

2000萬美元救援行動,上自美國太空總署,下至智利潛艇部隊

結合全球最新科技與頂尖專家

 

來自遙遠礦底的呼救聲,撼動了整個世界

2011年智利的一場礦區災

重寫了人類求生與救援的歷史與規模

一場活在全世界眼前的現代奇蹟

 

-- 

 

 

第六章 鴻運當頭

  

在聖荷西礦場入口處上方大約八百公尺處,一塊岩石遍佈的荒涼斜坡上,赫塔多和他的六人小組正不停地往下挖掘。從他們開鑿的地方可以看到棄置的礦場辦公室,兩間像鬼鎮中的簡單木造小屋,捕抓住當時落荒而逃的景象—抽屜大開,檔案散落桌上。自礦災發生以來,地板就蒙上一層沙漠塵土,拉開的木製百葉窗,每當陣風揚起時,就會懶洋洋的微微搧動。這種風對於在炙熱驕陽下辛勤工作的赫塔多與他的小組來說遠遠不夠。只有到了晚上,當天空繁星密佈,溫度下降到凍人地步時,清涼陣風才會出現。黎明時分,從太平洋海面襲來一層舌樣濃霧,貪婪地捲過整個村落,添上另一層刺骨寒意,可是沒人抱怨,氣候不在他們操心的範圍內,他們穩住鑽頭的角度,一心一意,朝向地下七百公尺的目標前進。

探鑽小組二十四小時馬不停蹄的持續作業,只有每天早上八點與晚上八點才停工維修,添加油料並檢查液壓流體。他們是九組探鑽作業中的一組,九組不同的人馬分別朝受困礦工的方位,挖掘九組不同的導坑,全由安德烈蘇加略特協調指揮。每一個小組有七位工作人員,每個作業的方向與使用的探鑽機都不同,蘇加略特利用不同的探鑽技術試探運氣。在10B 導坑,使用一種被稱為﹁反循環探鑽﹂的技術,一天內可以往下鑽兩百四十四公尺,但是如果偏離軌道的話,難以重新校正方向。另一種被稱為﹁金剛石探鑽﹂的技術,比較慢但是比較精準,可以在挖掘中一路調整方位。

九組導坑從上往下,好像穿透光線一般,鑽出條條井道,希望能到達任何坑道,或修車間,甚至避難所。礦場地形圖不斷地唬弄工程人員,不但標示出不存在的結構,也沒有註明坑內加強支撐的金屬柱,這些金屬柱可以在瞬間破壞鑽頭,使他們一個星期的辛苦前功盡棄。平常一項七百公尺深的探鑽作業,如果不講究速度的話,鑽道通常會偏離百分之七,抵達目標八十公尺內。但是對這件工作來說,目標不過是這間不到十公尺長,整體只有五十坪大小的避難所。吃飯的時間都很寶貴,而且山下食堂還有不必要的干擾,每隔幾天就會送來一個裝了一百個三明治以及瓶裝水的盒子,由鄰近的聖塔菲鐵礦場老闆捐贈。救難人員將剩下的食物餵給一種活在石頭間的藍綠色蜥蜴:「通常我們會有烤肉或是烤雞,但是現在不是吃烤肉的時候,我們非常煩悶。」赫塔多說。

五十三歲的赫塔多,具有將近二十年的探鑽經驗,對於時間非常執著。他努力持續操作探鑽機,日子都混在一起,這個最近開挖的洞口已經五天了嗎?還是七天?像是倒數計時的炸彈一樣,每一秒鐘過去,就更接近死亡一步。對山丘下眾多救難人員來說,往下挖掘七百公尺的探鑽作業,是一項嚴苛而且無法想像的工程,赫塔多的小組人員對這項挑戰都有精確的認知,他們在礦災發生後四十八小時之內就趕到現場,接下來的這個星期內一路工作,幾乎沒有閤眼:「我們所有人對時間都有種執著,甚至仇恨的情緒,我認為如果我們接下來幾天內沒有辦法找到他們的話,一定會發現他們已經死了。」赫塔多說。

 

第十六天:礦坑內。

只剩下最後兩罐鮪魚罐頭,礦工們被迫下了另一項痛苦的決定,從每兩天吃一次,延長為每三天才能吃一次。他們個個筋疲力竭,就連往上走三十公尺去廁所的斜坡,都成為一樁辛苦的差事。往常那些經常能上十二小時的班,一邊揮汗一邊抽菸,不斷敲擊這座礦山的健壯工人們,現在毫無生氣,求生的意志被飢餓與被遺棄的感覺消磨殆盡。保留體力是必要的身體機能,亞歷克斯維加躺在潮濕的岩石斜坡上環顧四周,他的同伴們全部擺平,還在說話但是無法站立。﹁我們就是躺在那裡,沒有力氣走動。﹂他說。

這些人的身體狀況迅速惡化,已經瀕臨墜入被稱為死亡漩渦的邊緣。依據負責監督這些人的健康與營養的智利醫生金恩羅曼諾利的說法:「如果他們的健康還在這裡」,他的手舉高,「那麼再過兩天,他們會下降到這裡。」羅曼諾利的手切到底部,像是上了斷頭台。就連造成腹瀉的輕微感染,都可能是潛在的催命符。八月二十一日,維克托薩莫拉在他的訣別信中寫道:「我沒有辦法再撐下去了,我對太太和小孩唯一能說的是:我很抱歉。」

多部探鑽機朝向他們,鑽磨的聲音此起彼落,但是經過礦內不停地震動與迴盪,掩蓋了這些探鑽機的正確位置。聽起來好像是朝向他們而來的嗡嗡聲,有可能已經偏離了幾十公尺。由於好幾次的鑽洞聲音聽起來好像正中目標,最終卻錯過他們,使他們不再樂觀,不過仍然保持高度警覺,一旦鑽頭鑿穿坑頂,他們知道該如何反應,他們已經計畫並演練過非常多次,集體動員前就排練過兩次,不過現在他們開始懷疑,會有最後的機會嗎?

 

第十六天:救援行動。

八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下午,10B 導坑已經到達六百四十公尺,距離目標不到四十八公尺,探鑽人員迫不及待的心情足見這項工程規模的浩大,在許多救援行動中,鑿穿四十八公尺的堅固岩石會是項挑戰,但是現在不過是最後階段而已。赫塔多與他的小組成員知道,只要再鑽十二個小時,他們就會到達目標深度,他們也知道導坑稍微偏離了軌道。

領頭的操作人員納爾遜佛洛雷斯,努力引導探鑽機依照一組精確的GPS 座標前進,這是一個先進的世界級軟體名為火神所計算出來的。利用精準的數位地圖,疊上探鑽機的行進曲線,火神得以計算出探鑽機的拋物線曲度,引導工程人員挖掘導坑,朝最後目標前進。此外,佛洛雷斯也祈求上蒼庇佑,每天當他抵達探鑽場後,他都會小心地打開口袋,從裡面拿出一串念珠,溫柔地掛在儀表板上。這串念珠是他十六歲女兒的遺物,她前年過世,當他開始往下鑽時,這串念珠也會輕微地震動。

赫塔多率領的小組前進迅速,軌道幾乎正確。然而預測出導坑略有偏差,在剩下的距離中,可能會錯過所設定的座標。蘇加略特說:「我們沒有太大的信心能鑽穿︙︙我們需要直接往下,然後改變方向。最後的一段正是這種狀況,是最困難的部分。」蘇加略特的努力需要結合奇蹟。

 

第十七天:地表上。

到達六百六十公尺深的時候,佛洛雷斯放慢了探鑽機的速度,平常每分鐘二十轉的機器,現在是每分鐘五轉,他們的目地不是穿透坑壁,而是要小心的鑿出一個整齊的洞孔。如果還是全速前進,鑽頭會將岩石鑿成碎片四處發射,這種攻勢可比導彈,會打傷甚至殺死礦工。

凌晨四點,一小群人開始聚集在10B 的導坑現場。這是一個安祥的夜晚,日常的寒風與濃霧也都幸運地消失不見。儘管最近其他的探鑽小組接二連三的錯失準頭,等待的情緒依然高漲,探照燈照亮探鑽場,彷彿是電影拍攝現場,也在相連的成排岩堆中投下深長的陰影,探鑽機的引擎聲不時停頓下來。

像是尋找水源的占卜棒,最後幾公尺不時地稍微更動穿鑿角度,經過兩個星期不停地被大自然打擊所有的苦心後,蘇加略特與赫塔多終於獲得了一點意外的收穫,探鑽機不知怎麼地,更正了自己的航道:﹁在鑽探時發生這種事,可說毫無技術邏輯可言,我相信是發生了某種事。﹂蘇加略特說,努力解釋最後關頭的修正。問他這是否代表奇蹟出現,他只是小心地說道:「我們很幸運︙︙或有幫助。」

早上五點五十分,鑽頭鑽過六百八十八公尺,佛洛雷斯感覺整個鑽軸暫時落空,沒有任何阻力,往下四公尺,進入一個虛無空間。

 

第十七天:礦坑內。

礦工們已經幾乎毫無體力,早就放棄了整晚不睡,期待鑽頭降臨的空想。但是想睡也不容易,悶熱的空氣,潮濕的地面,封閉的環境,種種因素的組合向來是睡眠的大敵。於是他們整夜玩骨牌遊戲,減輕失眠的痛苦,並與害怕餓死的恐懼作戰。

凌晨五點五十分,鑽頭轉動的聲音,撞擊並磨碎岩石的噪音,撼動了整座寧靜濕滑的礦坑。「我已經醒了,正在玩骨牌。」理查比利亞羅埃說,當時他正在避難所的坑道內。﹁眼看著鑽頭鑿穿坑頂,對我們大家來說,是最不可思議的時刻,我們看著鑽頭發呆,花了點時間才知道重要的事終於出現,就在那一刻我們互相擁抱歡呼,開始相信眼前的事實,他們會救我們出去。接著一團大亂:「大家都陷入瘋狂狀態,到處亂跑,我忙著找東西敲鑽管。」比利亞羅埃說。

 

第十七天:救援行動。

在救援現場的晨曦曙光中,救難人員高興的跳上跳下,互相擁抱大叫,同時等待赫塔多的指示,弗洛雷斯立刻關閉探鑽機。

他們沉默的聚集在孔洞旁邊,探鑽行動助理加布里爾迪亞茲,已經準備好一把七公斤重的錘頭,在鑽軸上連敲三次,赫塔多立刻把耳朵貼在軸身,聽到地下傳來一陣有節奏的隱約聲響:﹁像是有人拿湯匙在敲管子。﹂赫塔多說。過了一會兒,一連串深沈的金屬撞擊聲從底下傳來,毫無疑問,這是生命的跡象。

底下傳來的聲音如此明顯,他們怎麼還會懷疑地底深處是否有人在敲擊鑽管呢?赫塔多和他的組員心情難以言喻,一個星期前他們在聖荷西礦場鑽出的一條導坑具有同樣的狀況,當時他們下挖到五百公尺深時,探鑽人員也聽到有節奏的回應撞擊聲,於是他們把一台攝影機下垂到底處,然而每個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鎮住:沒有任何生命跡象,也沒有任何礦工。底下的生命跡象是他們的幻想嗎?還是礦山在作弄他們呢?

礦業部長戈爾波內和蘇加略特趕到導坑現場,蘇加略特用聽診器放大遠處傳來的敲擊聲,像是醫生在傾聽脈動,的確有人在撞擊。戈爾波內開始擁抱救難人員,然後帶著驚異的表情,脫下頭盔走下山麓,決心成為第一位通知家屬的人。走過一頂頂帳棚,部長謹慎地傳達訊息:﹁請注意,今日將發布消息。﹂整座營區帶著期望甦醒過來,新聞記者圍繞著礦業部長要求新聞,他保持神秘,只說總統很快會抵達這裡。親人家屬從睡眠中醒來,開始揮舞著智利國旗高呼:﹁智利萬歲!﹂

 

第十七天:礦坑內。

礦工們從各個角落跑來看這座鑽頭,一群人拿著噴漆要噴這座鑽頭:「我們擔心它會升高離開,所以我們的行動要快。」亞歷克斯維加說,他說這群人忘記了演練已久的協定。我們首先應該穩定這塊區域,確定坑頂鬆脫的岩石不會掉下來,然後再綁上我們的消息。但是這一切發生得太快,我們是倒過來做,每個人都忙著在鑽頭上做工,頭頂仍然非常危險。

比利亞羅埃拿起一支球棒大小的沈重扳手,開始敲打鑽軸,坑道內迴盪著一陣深沈的裂聲,可是這陣迴響能傳到上面嗎?比利亞羅埃改用挖礦機內抽出的鐵管,用鐵管敲鐵管,發出的聲音像是一面重鑼,他們輪番上陣敲擊鑽管。

片片石塊仍然懸吊在他們的頭頂上,這些人連忙將他們的信與紙條綁在鑽軸上。馬利歐戈麥茲與荷西奧赫達將他們的訊息綁在上面—分別給太太與救難人員。其他的人手忙腳亂地將他們寫好的紙條綁在現在一動也不動的鑽軸上。馬利歐塞普維達把內褲上的鬆緊帶拔出來,用它把信綁在鑽軸上。

他們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敲擊鑽管,不斷噴漆直到噴光為止,然後鑽管慢慢往上升起,留下這些人再次孤立無援。不過坑道內現在散發著一股奇蹟重生的氣氛,他們從瀕臨餓死、害怕會吃人,與忍受死亡折磨的邊緣中回過神來,轉眼間不過是幾小時的光景,他們禱告的內容即將獲得回應:食物。

 

第十七天:救援行動。

33礦工_副本

在10B 導坑現場,赫塔多與他的小組人員開始辛苦地進行撤回鑽軸的任務,這條長達近七百公尺的鑽軸,是由一百一十四條金屬管連接而成,每段長六公尺,重一百八十公斤,光是拆卸這整組鑽軸就要花上六個小時的時間。

皮涅拉總統整個上午除了接受幕僚人員不停地彙報最新情勢外,也正面對另一項危急的情況:八十七歲的岳父愛德華多莫瑞爾辛紐︵Eduardo Morel Chaigneau︶即將離世,皮涅拉總統和他的太太西西莉雅莫瑞爾,在病床旁告訴這位垂死的老人,這些礦工有生還的跡象,空軍官員已將總統座機準備就緒。到了中午,莫瑞爾停止呼吸,一個小時過後,皮涅拉總統就到了聖地牙哥機場,在內政部長羅德里戈因茲派德︵Rodrigo Hinzpeter︶的陪同下,搭乘一架小飛機,飛到科皮亞波。

在皮涅拉抵達之前,最後一段鑽軸已被取出,赫塔多在泥濘不堪的軸身上,就在鑽頭上面,看見一塊橙色的污斑,一個訊息嗎?赫塔多拿起一桶一加侖的瓶裝水倒在鑽頭上洗去泥水,也灑到了戈爾波內身上:﹁部長,真抱歉。﹂赫塔多說。鑽頭經過清洗後,露出一塊粗陋的橘色污斑,﹁部長,這個標誌不是我們的,這是生命的跡象。﹂赫塔多說。

時間是下午兩點,戈爾波內視察鑽軸,聽到遠處的敲擊聲已經鼓舞了這位部長,而現在又有生還者手繪的痕跡。幾秒鐘過後,當探鑽機完全被拉上來後,他們看見一個黃色的塑膠袋被綁在鑽頭末端,用電纜與塞普維達內褲的鬆緊帶綁在電鑽上。工人們連忙拆下電纜,抹去爛爛的塑膠袋上的層層泥濘,戈爾波內像拆精巧的禮物一樣,小心地打開這片撕下來的小紙條,大聲唸出這些從記事本上撕下來的紙條內文,這是來自地底深處的消息:﹁鑽頭穿破第四十四層︙︙在坑頂的角落,在右邊︙︙有水流下來,我們在避難所︙︙希望上帝帶給你光明,祝福你,馬利歐戈麥茲。﹂

反面有更多的字句,戈爾波內面對著鴉雀無聲的群眾,再次大聲唸出:﹁親愛的麗麗,耐心等待,我會很快離開這裡︙︙﹂他沉默地看著紙條,接著宣布:﹁這是私人的信。﹂戈爾波內小心地把碎紙條收起來,準備和蘇加略特一起坐貨車下山,兩人心頭緊記事前的約定,決心要先告訴家屬,以免消息走漏。

法蘭西斯科波央科︵Francisco Poyanco︶,負責鑽頭的技師,正忙著安放從導坑內取出的鑽軸。最後一根軸管,正是戈爾波內發現紙條的那根軸管,還滴著從下面帶上來的泥水,波央科收起綁著戈麥茲紙條的塑膠袋與電纜,看見另一團膠帶半埋在這堆雜物中,波央科拿起來後,發現另外一個緊紮起來的小塑膠袋——受困礦工的另外一個訊息。波央科大為激動,以為這可能是可以帶回家的紀念品,但是當他把紙條打開之後,頓時覺得心頭一陣清涼:﹁我們在避難所都好,全部三十三個人。﹂︵Estamos Bien En El Refugio Los 33︶清楚的紅色字跡,每字間隔均等,顯然出自平靜的手筆,是生存的明證:所有人都還活著。

波央科跑向戈爾波內,手裡拿著那片從泥濘中發現的紙條,大聲叫著這些人都還活著。赫塔多聽見他的喊聲,戈爾波內也停了下來,看見波央科手上的紙條,要他大聲唸出來。這位三十歲的助理打開紙條大聲地唸出這幾個字:﹁我們在避難所都好,全部三十三個人。﹂探鑽現場爆出一片歡呼,像足球場上踢進一記妙球一樣,戴著頭盔的工程人員雙手向天,跳躍歡呼,高興地互相擁抱。 

 

內文摘自《天崩地裂之後—─33位智利礦工的現代奇蹟》 強納森‧富蘭克林

 

 

天崩地裂之後—─33位智利礦工的現代奇蹟

 

  欲看更多精彩內文,請見

《天崩地裂之後—─33位智利礦工的現代奇蹟》

 

 

 

 

 

 

arrow
arrow

    sany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